杏林医说
  • 相关介绍
  • 图片展示
知药善任: 遣方用药的最高境界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2日    来源:文/湖南中医药大学 张笑霄    分享到:

       中华民族繁衍生息, 世代相承上千年,生老病 死,祸福相依,各种疾病 纷沓而来之时,人们经过 长期的探索实践找到了 与疾病抗争的武器 ---- 中 药。《说文》中有 :“药, 治病草也。”再有言曰:“工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药是医者手中的利器, 用得好则刃万千疾病。每 一味中药各有所长,亦有 所短,有所善与不善。

      中药之“情”关乎功效 有言曰:“人非草木,孰能无 情。”但在我看来世间一草一木皆 有情,人有“怒、喜、思、悲、恐、 惊、忧”七情,中药也有“七情”, 虽此“七情”非彼“七情”,但二 者却又有相似之处,脱不开性情二 字。中药之“情”选择了其生存的 环境,决定了其功效应用。反之, 若外部环境改变,采收季节差异, 中药的“情”也会受到影响,功效 应用也有了差别。比如青皮与陈皮、 干姜与生姜等。 《素问 • 五运行大论》:“天 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素问 • 示从容论》:“援物比类, 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 在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及中国古 代元气学说的影响下,中医学选择 了以象为中心的研究方式。其实象思维在古代哲学中就有体现,甚至 由此中医学在应用中产生了阴阳象模 型、五行象模型,并指导中医认识人 体的生理病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 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

良医之成 识药为要

现 今, 医 药 渐 渐 分 家, 各 行 其 是。中医专业的校内教育中,临床应 用时对各味中药的认识要求不那么严 苛了,也不需临床医生背着竹篓上山 识药、采药了。然而,“良医之成, 识药为要”。临床用药中,细微的差 别,收效却偏颇甚远,知药才能善任。 例如,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老先生说, 同是活血化瘀的川芎、当归、丹参, 临证时不要见瘀血而盲目投用。川芎 温燥,善走窜,上达头巅,下达血海, 外彻皮毛,旁通四肢,又能行气散风, 为血中之气药,若血瘀气滞有寒兼风 邪或风湿者,用之最宜;当归甘补辛 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能活血, 兼能行气止痛,故血瘀兼有血虚、气 滞有寒或大便秘结者,用之最宜;丹 参性偏凉,长于活血化瘀,又善凉血、 清热安神,有血热淤滞或兼心烦失眠 者,用之最佳,而阳虚血瘀则当慎用。 这些在平素的学习、见习、实习中就 可以留心总结,再结合医案,温故知 新。这是通过总结比较药物的相同点 与差异来认识中药。

认药性情,知其所长 

基于上法,有了关于药物的基本 认识后,我们可继续溯本求源,根据药物的形态、生长季节、气候环境、 气味等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药物,将 它们当作一个有活力、有情感的生 命体,与之以神会神,解其性情, 知其所长。比如,曾有人将白芍比 作林黛玉,将赤芍比作薛宝钗,同 是才貌双全的女子,性情却大有不 同。不仅与二花的外表相配,也与 其性情、药效相符。 白芍,用药部位为其根部,苦、 酸、微寒,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娇柔中 带着刚韧,所以她既能柔肝,又能 平肝,且《神农本草经》称其有“除 血痹,破坚积”的功效;识大体而 内敛,张弛有度,所以她懂女人, 能够养血调经,又能敛阴止汗。“唇 不 点 而 红, 眉 不 画 而 翠, 脸 若 银 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 丰美……”花色鲜艳清丽,朝阳下 顾盼生辉,如聪慧的宝钗热心细腻 且“稳重和平”,沉心静气居于“如 雪洞一般”的闺房。赤芍用药部位 同样是根部,苦,微寒,她处事圆 滑且克己自知,所以有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的功效。即使是热入营血、 温毒发斑的温病也能立下一功,正 合了她那聪慧伶俐的劲儿。 知药善任,象为之先。识药同 识人,不仅观其貌,也要认其性情, 脑海中绘其形,认其象,用之得当, 才不失其价值。切勿急功近利,草 草敷衍了事,无沉淀不成芳华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