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医说
  • 相关介绍
  • 图片展示
从桂枝汤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 探讨《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2日    来源:赵海波教授团队 黄乐曦    分享到:

     伤寒学界的主流一般宗《伤寒论》 原序中所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 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即认 为《伤寒论》是在继承《内经》等书 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然而,亦有一 派医家认为《伤寒论》与《内经》无关, 《伤寒论》是单独的一套体系,承自 《神农本草经》及伊尹的《汤液经法》, 而《伤寒论》原序中列举的 书目又是后人的赘文。 在笔者看来,《内经》 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 框架,其诸篇章重于理论、 多言针灸而少论方药,而《伤 寒论》的笔墨重于临床、多 言方剂而少论针灸。医药不 分家,既然张仲景被誉为医 圣,其《伤寒论》逐渐为后 世所重视而注家纷出,张师 自当为明理擅药之人,又怎 会不明方剂之深意,不解病 机之奥妙,而只是对古方进 行机械性的编录呢? 《伤寒论》与《内经》 的关系,已有一些医家对其 进行了总结,譬如孙桐 [1] 从 《素问 • 热论》六经分证与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关系 等进行了探讨,李文元 [2] 从 阴阳、经络藏象、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等方面论述《伤寒 论》对《黄帝内经》理论体 系的继承与创新,而笔者在 本文将从桂枝汤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 切入,探讨《伤寒论》与《内经》间 的关系。 《伤寒论》第 53 条言:“病常自 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 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 

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 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在该条文中, 仲景直截了当地点明“病常自汗出” 的原因:有汗出,说明营阴尚足,即“荣 气和”,而自汗不止,说明起到固护 肌表作用的卫气失调,即“外不谐”, 营卫不和,故常自汗出。自汗伤正, 乃营卫相离,发汗祛邪,使营卫相合, 故当以发汗为法,宜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

blob.png

         可以注意到,张仲景在解释患者 常自汗出的病因时,提及“荣行脉中, 卫行脉外”,而这八个字,我们可以 在《灵枢 • 营卫生会》篇中找到类似 的表述——“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 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 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 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营在脉中, 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 相 贯, 如 环 无 端”。 结 合《灵枢 • 营卫生会》篇 的“营在脉中,卫在脉 外”, 可 以 看 出, 张 仲 景对疾病的认识,是直 接承自《内经》的理论, 否则怎么会有如此相近 的文字?尽管,通行的 宋本伤寒论中混入了一 些后世注家的文本,但 参照康平本《伤寒论》, 可暂认为此条文并未有 后人注文混入的现象 (批:康平本《伤寒论》 的特点是嵌注、旁书极 分明)。 综上所述,笔者认 为,《伤寒论》虽略于 理论,详于临证,但其 医理源于《内经》,为 不争之事实。 


参考文献 [1] 孙 桐 . 浅 论《 内 经》 与《 伤 寒 论》 的 关 系 [J]. 南 京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1982,(04):13-14. [2] 李文元 , 郭华 .《伤寒论》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创新 [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42(08):1419-1421.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