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第二届(2023)岐黄文化国际论坛在郑州盛大召开
4月23日-24日,第二届(2023)岐黄文化国际论坛在河南郑州盛大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农工民主党郑州市委员会联合主办;郑州市保健养生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新中医发展促进专业委员会、中医药教育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医药与大健康工作委员会、中医药传统技能教育委员会等十个分支机构共同承办;河南歧伯山岐黄文化研究院、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世缘堂(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河南商会中医药行业委员会、河南传承中医研究院共同协办。
上图: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致辞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长黄正明,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局原局长张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名誉会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文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名誉理事长俞梦孙,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陶然、宋达琳,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何月蓉,中非友好协会联盟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专委会副主委迪亚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普委员会专家温长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法人代表杨新波、副秘书长徐宝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彦朝,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农工党郑州市委会主委李凤芝,郑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农工党河南省委原副主委、郑州市委会原主委李新有,河南省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三级调研员、工会主席蒋海波,首届岐黄学者、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郑玉玲,郑州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原学岭,荥阳市人民政府市长石玉,新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海军,郑州市保健养生协会会长薛忠喜等有关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中医药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等共计500余人莅临现场。跨越山海,云端相聚。与此同时,来自海内外100余万华侨华人和中医药界的同仁,通过网络直播收看了本次大会的盛况。
上图: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凤芝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长黄正明在致辞中讲到,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要先行。郑州新密作为岐黄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实现中医药产业化的良好基础。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将加强与郑州市的交流合作,以持续举办论坛为抓手,共同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携手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党建工作局原局长张涛,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农工党郑州市委会主委李凤芝分别作了精彩致辞。李凤芝在致辞中,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郑州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感谢。李凤芝表示,岐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岐黄根脉使命光荣,振兴中医药事业责任重大,希望与会专家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优势学科等方面多为郑州传经送宝、把脉问诊,共同推动郑州中医药事业再上新台阶。
上图:农工党河南省委原副主委、郑州市委会原主委李新有致辞
郑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农工党河南省委原副主委、郑州市委会原主委李新有介绍了论坛筹备情况,并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整合凝聚世界中医药行业的顶级人才与资源,搭建中医药行业的产学研公共平台,加强中医药行业的全产业链建设,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原建设注入更大的创新活力,尤其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做强中医药产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收获更丰富的成果,努力向全世界展示出河南丰厚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幕式结束后,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作了题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做强中医药产业》的主题报告。他强调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体现了医学和人文的结合,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挖掘出中医药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因素,凝练出一批中医药特色经典,让千年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中医药产业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深耕优化产品效能,不断做大做强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为大健康产业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助力国民健康水平提高和“健康中国”建设。
上图: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以《解读“数字健康”》为主题,深度解析了“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和“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实现途径。他表示,人类健康工程不仅对数量巨大的已病者或亚健康者有效,而且有助于提升人类自身的能力,使人类更加健康和强大。而人民健康,就是要让民众共同享有健康。只有当患者恢复了健康,恢复了自身的自组织功能,才能真正祛病,实现全民健康。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首届岐黄学者、第二届全国名中医郑玉玲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这一主题,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中医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中医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探索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和分享。此外她还强调了中医药的传承、融合与创新,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携手共进、不断努力。
上图: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郑玉玲作报告
上图:中非友好协会联盟副主席迪亚拉作报告
中非友好协会联盟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专委会副主委迪亚拉作为一名外籍中医学博士,结合他从事中医30多年的临床经验,强调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中医药文化要自信的深刻内涵。他指出,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内涵。历代医家通过不断的深入观察和反复的临床实践,采用与其他医学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总结了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并建立了具有五大特色、六大优势的独特的医学体系。中医药以其最具中华文化代表性的文化价值和保障民众健康的医疗保健实用价值,最有可能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也最有可能通过民族文化品牌输出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上图: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陶燃作报告
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何月蓉围绕《新时代中医药现代化的临床运用》作了精彩报告,并提出了“以践行中医现代化、推动中医未来化”为新时代任务,强调了从“以治已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大意义。此外,她还专门向大家介绍了她所研发的新科技旋磁式糖尿病治疗仪的治疗原理,展示了旋磁式糖尿病治疗仪的临床病例及临床试验数据。
上图:中华中医药学会高级顾问温长路作报告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陶燃结合他3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中医药研究慢病的新进展、新思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他还突破了现有医学理论体系关于环境、基因、免疫、生活方式导致慢病的局限性,创造性地提出慢病是内氧化、炎性体质引发的代谢紊乱体质,理想的解决办法是追根溯源,利用根因平衡疗法,平衡体质(“改良土壤”),平衡身心,精准施治,调理脂肪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尿酸代谢异常等,让慢病治愈成为可能。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宋达琳围绕《干细胞修复心脏的机制与应用》作了专题报告。她讲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为全身的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各种心血管疾病不仅危害心脏泵血功能,甚至成为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细胞疗法在心脏修复和再生中的应用备受关注。那么,干细胞为何能够修复心脏?主要是因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病变局部释放细胞因子促进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修复,这种细胞因子可以抑制梗死疤痕扩张,刺激血管生成、以及为受损区域招募更多的细胞等。此外,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刺激内源性愈合的潜力。因此,干细胞在修复受损心脏方面确实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上图:圆桌论坛 高端对话
中华中医药学会高级顾问温长路围绕《中国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为大家作了精彩分享。他表示,中医药学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中医药文化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统御下体现出的以文化人、以德感人、以医济人的意识流、思想流、精神流。此外,他指出,中医学的传承实际上包含着继承与发展的全方位;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他强调,中国的医疗发展道路的最终归宿是中西医的结合;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富国,必须拥有文化自信、自觉,保持文化自强、自立,树立文化自谦、自律,其强调的核心就是中医药文化。
上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世缘堂(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朱正高围绕《中医药大数据赋能人类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结合他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详尽讲解了《中华中医药针灸推拿大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其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此套软件是为广大基层医生和中医爱好者开发的一款中医学习工具软件,其功能包含中医古籍、医案、方剂查询、智慧开方、健康自测、中医问诊、中医讲堂、中医百科等等,它是广大中医人和中医爱好者学习、研究和使用中医的必备工具。整场报告,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各位院士专家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嘉宾的纷纷点赞和强烈共鸣。
上图:大会现场
本届际论坛以“学术性、权威性、包容性、有效性”为指导思想,除了院士专家的主题报告,还特意邀请山东省济宁市交通医院院长黄炳刚、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利丽、河南歧伯山岐黄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陶蕾、新密市医祖歧伯文化交流中心顾问张怀洲等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分别围绕“中医药治疗膝关节病新进展”、“中药保健食品研发与应用”、“新密岐黄文化园的规划与设想”、“岐黄文化发祥地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等热点话题,深入交流了中医药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发展现状和前景,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为了确保本次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出影响。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还同步举行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推介会”、“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会”、“圆桌论坛,高端对话”、“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华医祖歧伯拜祖大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据统计,本次活动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超过120万人次,实现了大会“形式更自由、受众更广泛、交流更深入”的预期目标。
本次活动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落地,并充分利用微视河南、华人头条、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展示中原特色、讲述河南故事、彰显岐黄魅力、打造中医名片,向全世界华侨华人全方位、多维度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中医文化盛会,展现了一个开放、包容、合作、创新的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