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医大师
中文名:施杞
出生日期:1937年8月出生
毕业院校:上海中医学院
社会任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会长
2020年8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顾问
香港大学名誉教授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委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中国中医骨伤科》编委会主任委员
《中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骨伤》顾问
《中医正骨》顾问
《世界中医骨科》顾问
《西部中医药》顾问
《上海中医药杂志》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上海市卫生局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学分会名誉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评审委员
全国中医药临床医学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九五”国家中医药科技攻关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简介
施杞于1963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后任职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伤科,师从石筱山 ;1979年拜石幼山为师;1983年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1992年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1998年11月正式退休,后又回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3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2007年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7月,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22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2月入选第四届“国医大师”。
学术论著
截至2023年5月,施杞已发表论文65篇,主编《中医骨内科学》等专著30余部。
科研综述
施杞探索一条防治"慢性筋骨病”传承创新之路,发现“气虚血瘀、脏腑亏虚、筋损骨衰”是慢性筋骨病主要病机,提出慢性筋骨病“预防、诊治、康复、养生、治未病五结合整体论治”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骨内科学”学术体系,确立“内调气血脏腑平和,外调筋骨经络平衡”的“双调法则”。据2023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站数据,施杞已建立了22种治疗慢性筋骨病临床规范化方案和系列指南。开发出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新药“芪麝丸”,建立了“补肾填精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规范化方案;创立了“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和“整颈三部九法”,纳入国家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并推广应用。
施杞形成了“八纲统领,气血为纲,脏腑为本,筋骨并重,病证结合,扶正祛邪,法宗调衡,少阳为枢”的防治学术思想。倡导“恢复筋骨平衡”的预防和治疗学原则,提出了颈腰椎病“从痹论治”以及“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颈腰椎病发病的力学基础等观点。创立了“三步九法整脊平衡手法”及“调和气血12字导引养生功”。
施杞基于“气血”理论,以颈椎病、腰椎病等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为突破口,施杞和其团队建立了“椎体骨赘来源于软骨终板”学说,并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了椎间盘退变“三期变化规律”,提出“颈椎病从痹论治”的学术观点,研发出芪麝丸、参芪麝蓉丸等中药新制剂;基于“肾精”理论,以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等骨代谢性疾病为突破口,揭示了“骨代谢动态调控规律”的新机制,研发出健腰密骨片、温肾阳颗粒、滋肾阴颗粒等中药新制剂;基于“痰瘀”理论,以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为突破口,证明靶向促进淋巴引流是治疗关节炎的潜在靶点。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如有错误联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