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医大师
中文名:严世芸
出生日期:1940年5月出生
毕业院校:上海中医学院
社会任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顾问
2018年11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
2019年9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顾问
《上海中医药杂志》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主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医学教育政策谘询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教育政策谘询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卫生部医学教育政策咨讯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联合会内科分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中医学术发展专家组组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卫生改革和发展专家咨询组成员
《辞海(中医学科)》副主编
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名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名誉客座教授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主要简介
严世芸于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64年—1972年任教于上海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1972年正式拜张伯臾为师;1978年—1983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任教研室主任;1983年任上海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2011年获评为“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2年获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2016年获评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7年获评为“全国名中医” ;2022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3月获评为第四届“国医大师”。
学术论著
截至2022年7月,严世芸已发表论文70余篇
科研综述
严世芸长期钻研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创新构建藏象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学方法论、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高等中医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临床上擅于吸收各家之长,在家传和师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曾研发“张伯臾教授治疗冠心病的智能程序”,并创“强心饮”防治慢性心功能不全。创新构建“藏象辨证论治体系”把中医学的思想原则“和”贯穿于理、法、方、药中。强调中医临床思维,对辨证分型进行反思,认为症候分型不应成为中医临床思维的主流。另开始了在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的思考。
在中医学术领域,严世芸填补医史文献学术空白;开创中医学术发展领域,并把相应成果应用于国家级统编教材中;创建中医藏象辨证论治体系,得到业界和中医界前辈认可,并应用于中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强调中医临床思维,反对机械的辨证分型。
在中医药国际化领域,严世芸长期致力于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中医药教育推广,以及中医药国际交流。以审评组组长身份为传统医学纳入世卫国际疾病分类发挥作用;指导并参与《WHO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等各类中医药标准的制定。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如有错误联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