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医说
  • 相关介绍
  • 图片展示
关于肠胃疾病的论述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31日    来源:    分享到:


中医认为,胃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其饮食、情绪、七情六淫、外感内伤、劳逸不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阐述为以下几点:

胃气虚证表现: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胃阳虚证表现: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胃阴虚证表现: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胃热炽盛证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寒饮停胃证表现:脘腹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口淡不渴,眩晕,舌苔白滑,脉沉弦。

寒滞胃肠证表现: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或腹胀便秘,面白或青,恶寒肢冷,舌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紧。

食滞胃肠证表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呕吐酸馊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腹痛,肠鸣,矢气臭如败卵,泻下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胃肠气滞证表现:胃脘、腹部胀满疼痛,走窜不定,痛而欲吐或欲泻,泻而不爽,嗳气,肠鸣,矢气,得嗳气、矢气后痛胀可缓解,或无肠鸣、矢气则胀痛加剧,或大便秘结,苔厚,脉弦。

肠热腑实证表现:高热,或日哺潮热,汗多,口渴,脐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大便恶臭,小便短黄,甚则神昏谵语、狂乱,舌质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或迟)有力。

肠燥津亏证表现:大便干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或可于左少腹触及包块。口干,或口臭,或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肠道湿热证表现:身热口渴,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以上症状均可以香砂养胃散加减来治疗,例如寒滞胃痛(方药如下):人参10g  白术15g   茯苓10g  陈皮20g   木香10g   砂仁10g   元胡10   白芷10g   佛手20g     肉桂10g   焦三仙20g   小茴10g  炙甘草6g,水煎服,生姜5钱为引,忌:生、冷、硬食物。

方中人参甘温,大补脾胃之气,白术甘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健脾渗湿,即可加强人参、白术益气补中之效,又与白术相辅相成,去湿以助运化,木香、砂仁专攻胃中寒凝气滞,元胡、白芷相辅相成止腹中冷痛,佛手理气健脾,和胃止痛,肉桂、小茴补火助阳通脉,散寒止痛,焦三仙增强消化功能,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药性,全方配伍,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作用和缓。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